成语 |
解释 |
不动声色 |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
金不换 |
即使用金子来也不换,形容极为可贵。 |
有胆有识 |
既有胆量又有见识。 |
人面兽心 |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却像兽类。形容品德极坏。 |
物腐虫生 |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
打肿脸充胖子 |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
有去无回 |
只有出去的,没有回来的。 |
拭目以待 |
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
不三不四 |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
空谷传声 |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发出音响;立即可以听到回声。比喻很快有所反响。 |
可想而知 |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
以弱制强 |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
囊萤照雪 |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
隳肝沥胆 |
隳:毁坏;沥:液体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诚无比。 |
青云直上 |
青云:指青天。直线上升;向高空飞腾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 |
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今是昨非 |
现在是对的;过去错了。 |
分路扬镳 |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有目共睹 |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
善游者溺 |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目无全牛 |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
天下第一 |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
古里古怪 |
怪异、奇特。 |
短寿促命 |
短命早死,要命。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密锣紧鼓 |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
坐怀不乱 |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