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门不入的成语故事


过门不入

拼音guò mén bù rù

基本解释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过门不入的典故

上古时代,曾出现过一次大洪水,长达20多年,受灾面积很大。

当时正是舜当政期间,他派(治水未遂而被尧处死的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吸取了其父治水的教训,采用疏通的方法,依地形规划水道,引洪水入河、入海,终于平定了洪水。

然而治水过程中还有几段插曲:禹到了30多岁还没结婚,在涂山(今浙江绍兴县西北)遇到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两人相互十分爱慕,便成了亲。可婚后4天禹就出去治水了。

治水13年中,禹曾3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一次孩子还在襁褓中哭;一次孩子刚学会喊爸爸;还一次孩子已长大,要留下父亲。而禹一次也没进入自己的家门,因为时间太过匆忙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过门不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挺身而出 《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将功补过 《晋书 王敦传》:“当令任不过分,役其所长,以功补过,要之将来。”
牛口之下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
推三阻四 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这事情应难、应难造次。”
庖丁解牛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色中饿鬼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表里如一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正人君子 《新唐书 张宿传》:“宿怨执政不与已,乃日肆谗甚,与皇甫镈相附离,多中伤正人君子。”
目眩心花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任道元抬头起来看见,惊得目眩心花,魂不附体。”
室徒四壁 《魏书·阳固传》:“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亲故为其棺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