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儿戏的成语故事


非同儿戏

拼音fēi tóng ér xì

基本解释比喻事情很重要,不是闹着玩的。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玩是玩,笑是笑,这个事非同儿戏,你可别混说!”


非同儿戏的典故

贾宝玉从贾母那里回来后,十分得意,因为他与贾环、贾兰比试诗文胜出。在更换衣服时,袭人见他脖子上的那块通灵宝玉不见了,就问宝玉。宝玉随便扯个理由搪塞,袭人就问丫鬟麝月,麝月觉得此事非同儿戏,就与大家翻箱倒笼地找,结果一无所获。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非同儿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多多益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七搭八扯
逸游自恣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冀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简明扼要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化鸱为凤 语出《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民不畏死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罄竹难书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粗服乱头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不置可否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心旷神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