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烛之年的成语故事


风烛之年

拼音fēng zhú zhī nián

基本解释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暂未找到成语风烛之年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风烛之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早出晚归 《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眼空一世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腹饱万言,眼空一世。”
个人主义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多才多艺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堂堂一表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
打肿脸充胖子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章:“打肿脸充胖子,你还知道羞耻不?”
夜深人静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鬼烂神焦 唐 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照葫芦画瓢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年少无知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谓世人年少无知;三折其肱,谓医士老成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