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柔失断的成语故事


优柔失断

拼音yōu róu shī duàn

基本解释优柔:迟疑不决;断:决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出处《旧唐书·高祖纪论》:“然而优柔失断,浸润得行。”


暂未找到成语优柔失断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优柔失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血气方刚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
所作所为 明 李贽《答周西岩书》:“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
自己人 钱钟书《围城》:“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如臂使指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夜深人静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肝胆欲碎
半吊子 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他却说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种夸大,是不真实的。”
止于至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描写四季的成语

十二生肖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