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地自容的成语故事


无地自容

拼音wú dì zì róng

基本解释容:容纳;容身。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出处《敦煌变文集 降魔变文》:“外道无地自容,四众一时唱快处。”


暂未找到成语无地自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无地自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绿林豪客 唐 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诗:“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屈指可数 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一无所有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讴功颂德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缘悭分浅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2回:“缘悭分浅,不获再睹丰仪。”
又红又专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同工农兵相结合,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作出了成绩……就整个说来,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臭名远扬 《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神出鬼入 《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取而代之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成竹在胸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