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四方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ì zài sì fāng
基本解释志:志向;四方:各处天下。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出处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立忠信男儿志四方,居王佐丹房定八方,抚万姓,定边疆。”
志在四方的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到齐国,齐桓公把齐姜嫁给重耳。重耳在齐国生活7年,日子过得很逍遥,他的属下十分着急,商量要他回国争王位。齐姜也认为男子汉要志在四方成就大业,就与重耳的部下用计送出齐国。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志在四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路风尘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 |
条条大路通罗马 | 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
放牛归马 |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锲而不舍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先声夺人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
意气风发 |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
汗牛充栋 | 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
庖丁解牛 |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
因噎废食 | 汉 刘向《说苑》:“一噎之故,绝谷不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