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国中之国 |
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 |
歌莺舞燕 |
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 |
解铃还须系铃人 |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 |
束手无策 |
策:办法。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
春风化雨 |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
翩翩起舞 |
轻捷飘逸地跳起舞来。 |
缘悭分浅 |
悭:欠缺。缘分欠缺。指与对方无缘相见 |
自己人 |
自己一方的人。指自家人或圈内人。 |
长命富贵 |
既长寿又富裕显贵。 |
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鼻青脸肿 |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
群龙无首 |
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从统一行动。 |
列风淫雨 |
列:烈;淫:过量。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 |
流离颠沛 |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归十归一 |
谓有条有理。 |
刀光剑影 |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
安眉带眼 |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
不能自拔 |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
半夜三更 |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
阳春白雪 |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道山学海 |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
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香火姻缘 |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短寿促命 |
短命早死,要命。 |
清风劲节 |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
顾景惭形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
时运亨通 |
指时运好,诸事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