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即

拼音bù jí
注音ㄅㄨˋ ㄐ一ˊ

词语解释

不即[ bù jí ]

⒈  不就。

引证解释

⒈  不就。

《左传·昭公元年》:“民叛,不即其事。”
杨伯峻 注:“即,就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传》:“今子与神鬭於水,亡马失御,又受眇目之病,形残名勇,勇士所耻,不即丧命於敌而恋其生,犹傲色於我哉!”
《隋书·礼仪志一》:“望是不即之名,岂容局於星海,拘於岳瀆?”

分字解释

※ "不即"的意思解释、不即是什么意思由文国词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意不紧来又不松,不即不离不离中。

2.十一、这时千万勿动勿惊,心归杳冥,任其自然自生,不即不离,勿忘勿助,绝不能昏迷,以防气散。

3.她心念一动,随后不即不离地跟在他们身后。

4.他们俩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不即不离的关系。

5.“学”与“教”是推行、灌输礼的有效机制,礼的形上本源价值与礼的繁文缛节具有不即不离的性质等方面。

6.但薛冲丝毫不感疲累,迈开大步冲了出去,不即不离的赶了二十多里。

7.我们就这样不即不离的跟着,那天晚上他们在山洞中休息,我们也不远处找到了地方。

8.“不即不离,若即若离”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9.他俩谈恋爱已两年多了,还是那么不即不离的,令人费解。

10.中国咏物诗有三大传统特色:命意在于寄托;选材必须典型;表现手法不即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