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自知

拼音zì zhī
注音ㄗˋ ㄓ

词语解释

自知[ zì zhī ]

⒈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know oneself;

引证解释

⒈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汉书·贡禹传》:“然非自知奢僭也,犹 鲁昭公 曰:‘吾何僭矣。’”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孤於 公瑾,义犹二君,乐 胤 成就,岂有已哉?迫 胤 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
明 宗臣 《报刘一丈书》:“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讽刺》:“人也并不全不自知其丑,然而他不愿意改正,只希望随时消掉,不留痕迹,剩下的单是美点。”

⒉  自然知晓。

《汉书·董仲舒传》:“臣闻良玉不瑑,资质润美,不待刻瑑,此亡异 达巷 党人不学而自知也。”
汉 王充 《论衡·实知》:“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国语辞典

自知[ zì zhī ]

⒈  自身知晓、明白。

《三国演义·第九回》:「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
《老残游记·第二回》:「话说老残在渔船上被众人砸得沉下海去,自知万无生理,只好闭著眼睛,听他怎样。」

分字解释

※ "自知"的意思解释、自知是什么意思由文国词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客户资料要小心保管,免得被有心人士拿去当人头,无形之中助纣为虐而不自知。

2.他是一个自负的家伙,不过他的自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不是来源于一种神秘的信仰和深刻的自知,它来源于他相信人们在看他时,会从表面上见到的某种东西;它源于他以一种咄咄逼人的方式,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人的行为举止;它源于他走路时采用的一种固定步态。

3.我认为,我是认识自己的,换句话说,是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经常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剖析自己。然而结果并不美妙,我剖析得有点过了头,我的自知之明过了头,有时候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4.这个汉奸自知罪孽深重,难逃惩处,而自尽身亡。

5.爱情如水,并且还是白开水,天天用,热的时候可以喝,凉了也可以喝,隔夜的你还可以用它来洗脸洗手,纯洁而且朴实,想说出它怎么个好喝或怎么有营养来,难,也用不着。精彩和浪漫都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事。

6.很显然,我们两个的体质,绝对不适合干这一行——一个是必然会撺掇我开棺材的体质,一个是开棺材必然遇到粽子的体质。我觉得以后一定要有自知之明,爷爷不让我干这一行显然是相当睿智的。南派三叔

7.我有自知之明,自己能力有限,驽马铅刀,不是当领导的料,还是干点粗活算了。

8.人得自知,既然没种去死,那就找点乐子活下去。

9.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

10.在最后阶段,要善于学会全面接受真实的自我,"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的自我评价,可以使人获得充分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