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shǒu

分守

拼音fēn shǒu
注音ㄈㄣ ㄕㄡˇ

词语解释

分守[ fēn shǒu ]

⒈  明时按察使、按察分司,又称监司,亦可称分守。

引证解释

⒈  明 时按察使、按察分司,又称监司,亦可称分守。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分守既下车,数州吏微过,当 稚钦 笞之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司道·方印分司》:“若分守虽云道,然而无钦降方印。”

⒉  职分。

《庄子·天道》:“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
宋 曾巩 《制诰拟词·相制三》:“鼎足居中,各遵其职,分守则异,合谋惟一。”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九变知言,出於 庄周,则百世不能易矣!曰:天也,道德也,仁义也,分守也,形名也,因任也,原省也,是非也,赏罚也,以此大平。”

分字解释

※ "分守"的意思解释、分守是什么意思由文国词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想想也是,如果郭嘉是一个肯于安分守己的人,也就不会为曹操想出那么多剑走偏锋,但却十分有效的奇谋了,也就更加不会被人誉为鬼才了。

2.男人再帅,没有能力,照样是废物,女人再美,不安分守己,依旧是个**!

3.他一直关注着儿子的成长;当许多别的年轻人违法犯案时,他总是促使他安分守已。

4.他是一个安分守纪的人。

5.他自己虽然不知道是因为懒,还是因为无用,总之觉得是一个不肯运动,十分安分守己的人。

6.李副局长,真是高看我了,我只不过是皇家学院,一个安分守己的大学教师,能掌握什么情况。

7.旧社会的农民敢怒而不敢言,只有安分守己。

8.他是一个安分守纪的人。

9.当年要不是建文帝逼得自己走投无路了,自己也不会起兵靖难,或许只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藩王,在北平终此一生。

10.方津南,凭你如此年纪,就有着合体期的修为,可以说是相当的了得,如果你安分守己的话,在我天武门,你将有大好前程,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