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uó

民国

拼音mín guó
注音ㄇ一ㄣˊ ㄍㄨㄛˊ

繁体民國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民国[ mín guó ]

⒈  指中华民国,从1912年起, 到1949年止。

民国肇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the Repbulic of China (1912-1949);

引证解释

⒈  民主国家。亦相对于君主国而言。

孙中山 《民权初步自序》:“何为民国……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此之谓民国也。”
章炳麟 《<民报>纪念会祝词》:“俾我四百兆昆弟同心戮力以厎虏酋 爱新觉罗氏 之命。埽除腥羶,建立民国,家给人寿,四裔来享。”

国语辞典

民国[ mín guó ]

⒈  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

如:「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⒉  中华民国记载年代的方法。以中华民国创建之年为纪元开始,此年为西元一九一二年。

分字解释

※ "民国"的意思解释、民国是什么意思由文国词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我们将一如既往与大韩民国和其他伙伴保持高度的密切协调。

2.在充溢全书的吊古伤今氛围中,民国年间的旧像如海市蜃楼般在我们眼前浮起,仿佛我们能听到镇外一匹马的嘶鸣,或者街市中的叫卖声。

3.在各种因素汇合下,这些武装力量没有改造演变为对国内政治纷争保持中立的现代国家军队,反而在私利驱动下,进一步堕落为大小军官争权夺利的工具,成了民国时期政治恶化的主要因素。

4.届时,一处规模庞大、鳞次栉比的明清至民国的古建筑群落将重现在户部山上。

5.民国初年,徐树铮位居要津,叱咤风云。

6.研究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民国,无论对于还原历史真相,还是对于“钱学森之问”,都不无裨益。

7.民国时期,相当多的“学人”任事于外交,担当重要的外交职务,乃为民国外交人事结构变动的新景观。

8.一身民国范,儒雅风流,站在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中,实在太突出了,当真有鹤立鸡群之感。

9.民国初年,军阀割据,天下大乱,人民不得安宁。

10.民国八年他被县衙选派往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留学,因为学习的是经济部门,而当时又深感乡间的农民受地主剥削的疾痛,于是在马克斯主义目濡耳染之下,便与唯物论结了不解之缘,结果成为共产党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