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度

拼音qì dù
注音ㄑ一ˋ ㄉㄨˋ

繁体氣度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气度[ qì dù ]

⒈  气概和度量;气魄;风度。

气度非凡。

bearing;

⒉  诗文的气韵。

气度渊雅。

rhyme;

引证解释

⒈  气魄风度。

《晋书·苻坚载记下》:“猛 瓌姿儁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二:“昭素 喜其开敏,谓人曰:‘观 李生 才能气度,他日必为卿相。’”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只见两个十五六的小官人,一齐走出来,一样打扮,气度也差不多。”
刘伯承 《回顾长征》:“﹝ 朱总司令 ﹞表现了坚定的政治原则性与伟大的气度。”

⒉  指诗文的气韵。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杜审言 华藻整栗,小让 沉 宋,而气度高逸,神情圆畅。”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七子之作﹞气度渊雅逊 东汉,而魄力则过之;诗尤为悲壮。”

⒊  犹气运。

唐 吕岩 《七言》之五六:“长将气度随天道,不把言词问世徒。”

⒋  风气习俗。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河朔 气度尚在,常闻鬱鬱扼腕。”
老舍 《老字号》:“还有许许多多可宝贵的老气度,老规矩,由 周掌柜 一进门, 辛德治 看出来,全要完!”

国语辞典

气度[ qì dù ]

⒈  声势、度量。

《水浒传·第七五回》:「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一齐走出来,一样打扮,气度也差不多。」

心胸

分字解释

※ "气度"的意思解释、气度是什么意思由文国词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位年轻的作家,才华横溢,气度不凡,真如陆海潘江,一般人是以望其项背的。

2.直到接触到师父那浩然的气度,我才催促自己要站起来,不可再借口众人皆醉而同流合污。

3.听我兄弟说,凌壮士武艺超群,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在下请问,诸位为何滞留此地,这四下荒无人烟,莫非也是躲避朝廷缉拿?

4.这位年轻的作家,才华横溢,气度不凡,真如陆海潘江,一般人是以望其项背的。

5.袁铁鹰循着穆青梧目光看去,但见蹋天龙驹神骏非常,昂首阔步,气度不凡,也是暗赞不已,确实是一匹难得一见的良驹,只怕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6.不要心怀恨意。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让步,小人总是坚持己见以维持尊严;愿意主动伸出手与人言和坦诚自己的错误,并提议重新开始的人,才是气度恢弘的人。

7.只见他衣饰华美,气度昂然,虎步龙行,踌躇志满,一行走,一行与四下里群豪笑语致意。

8.毛爷爷时时、处处胸怀祖国和人民,严格要求自己,惜时如金,读经书、读史书、读兵书,满腹经纶,博古通今,雄才大略;他高瞻远瞩,气度非凡,胸怀是如此的宽广,容得下三山五岳呀!

9.要知愈是沉默寡言之人,其言语便愈可贵。其人若论武功、气度亦必有慑人之处,其言之价自就更高。

10.宽阔奉献的胸怀,海纳百川的气度,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敢为人先的实践勇气,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一诺千金的诚信原则,见义勇为的公民职责,昂扬向上的生活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