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罪
词语解释
伏罪[ fú zuì ]
⒈ 原指受到应有的惩罚;现指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
英admit one's guilty;
引证解释
⒈ 服罪;认罪。
引《史记·循吏列传》:“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彭 遂伏罪,一州称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妇不知此事先为所侦,遂惶骇伏罪。”
⒉ 过去未暴露的罪行。
引《汉书·元后传》:“是岁, 新都侯 莽 告 长 伏罪与 红阳侯 立 相连, 长 下狱死, 立 就国。”
颜师古 注:“伏罪谓旧罪阴伏未发者也。”
《东观汉记·北海靖王刘兴传》:“县吏 张申 有伏罪, 兴 收 申 案论,郡中震慄。”
国语辞典
伏罪[ fú zuì ]
⒈ 承认自己的罪。
引《后汉书·卷三三·冯鲂传》:「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
近认罪
⒉ 犯罪处了死刑。
引《史记·卷四三·赵世家》:「晋国有法,始乱者死。夫二子已伏罪而安于独在。」
⒊ 隐伏未发的罪。
引《汉书·卷九八·元后传》:「是岁,新都侯莽告长伏罪与红阳侯立相连,长下狱死,立就国,语在长传。」
英语variant of 服罪[fu2 zui4]
法语admettre sa culpabilité, plaider coupable
最近近义词查询:
相辅相成的近义词(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不当的近义词(bù dāng)
动机的近义词(dòng jī)
收拾的近义词(shōu shí)
不变的近义词(bù biàn)
新鲜的近义词(xīn xiān)
伶人的近义词(líng rén)
泥土的近义词(ní tǔ)
麻木的近义词(má mù)
今朝的近义词(jīn zhāo)
必定的近义词(bì dìng)
造作的近义词(zào zuò)
质问的近义词(zhì wèn)
本身的近义词(běn shēn)
不应的近义词(bù yīng)
公正的近义词(gōng zhèng)
领会的近义词(lǐng huì)
伤害的近义词(shāng hài)
眼前的近义词(yǎn qián)
巡警的近义词(xún jǐng)
个性的近义词(gè xìng)
介绍的近义词(jiè shào)
应有尽有的近义词(yīng yǒu jìn yǒu)
都城的近义词(dū chéng)
征战的近义词(zhēng zhàn)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相关成语
- yú jīn于今
- hòu hàn shū后汉书
- dǎ zhuǎn打转
- bǎi bǎo百宝
- bō ěr lǐ lùn玻尔理论
- suí zhe随着
- wú suǒ zuò wéi无所作为
- táng huáng zhèng dà堂皇正大
- guān zhù关注
- suī rán虽然
- léi mén雷门
- sī shēng嘶声
- guǐ mù cài鬼目菜
- zài zhōu fù zhōu载舟覆舟
- qī zhōng期中
- méi huā梅花
- qiū shuǐ秋水
- dōng běi东北
- fāng gài方概
- bó lì孛戾
- guǎn shù管束
- wàn fāng万方
- yì qī义妻
- wū shān shān mài巫山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