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词语解释
讲义[ jiǎng yì ]
⒈ 为讲课而编写的教材或资料。
英teaching materials;
引证解释
⒈ 讲说经义。
引《南史·梁纪中·武帝下》:“初,帝创 同泰寺,至是开 大通门 以对寺之南门,取反语以协 同泰。自是晨夕讲义,多由此门。”
《北史·崔暹传》:“子 达拏,年十三,令儒者 权会 教其解《周易》两字,乃集朝贵名流,命 达拏 高坐开讲。同郡 眭仲让 阳屈服之, 暹 用 仲让 为司徒中郎。 鄴下 为之语曰:‘讲义两行得中郎。’”
宋 梅尧臣 《闻临淄公薨》诗:“官为喉舌勋爵一品兮,经筵讲义尊 萧匡。”
⒉ 指讲解经义的书。 宋 汤羲 有《周易讲义》。
引宋 邢昺 《<孝经注疏>序》:“今特翦裁元疏,旁引诸书,分义错经,会合归趣,一依讲説,次第解释,号之为讲义也。”
⒊ 宋 代经筵进讲的讲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卷八:“古之讲经者,执卷而口説,未尝有讲义也。
引元丰 间, 陆农师 在经筵,始进讲义。”
⒋ 指教师为讲课而编写的教材。
引明 章懋 《兵部员外郎鹤山陆君墓志铭》:“增筑学舍,使士皆肄业其间,而刊示 宋 诸儒讲义,使之诵习。”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绪言》:“近人所著之教授法讲义,转相沿袭,乖谬甚多。”
国语辞典
讲义[ jiǎng yì ]
⒈ 阐释说明书籍的义理。
引《南史·卷七·梁武帝本纪下》:「初,帝创同泰寺,至是开大通门以对寺之南门,取反语以协同泰。自是晨夕讲义,多由此门。」
⒉ 古时臣子将讲授给帝王研习的资料预先撰拟出来,称为「讲义」。
引宋·邢昺〈孝经注疏序〉:「会合归趣,一依讲说,次第解释,号之为讲义也。」
⒊ 学校教师为学生编辑的讲授资料。
最近近义词查询:
木屋的近义词(mù wū)
外方的近义词(wài fāng)
休息的近义词(xiū xī)
钓鱼的近义词(diào yú)
技术的近义词(jì shù)
仁至义尽的近义词(rén zhì yì jìn)
捕快的近义词(bǔ kuài)
方今的近义词(fāng jīn)
孩子的近义词(hái zǐ)
感奋的近义词(gǎn fèn)
主犯的近义词(zhǔ fàn)
资产的近义词(zī chǎn)
玩物的近义词(wán wù)
显著的近义词(xiǎn zhù)
恰似的近义词(qià sì)
家园的近义词(jiā yuán)
决定的近义词(jué dìng)
全部的近义词(quán bù)
好身手的近义词(hǎo shēn shǒu)
故障的近义词(gù zhàng)
拜别的近义词(bài bié)
佛教的近义词(fó jiào)
亲热的近义词(qīn rè)
典型的近义词(diǎn xíng)
艰苦的近义词(jiān kǔ)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