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 李白的诗 >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唐代]:李白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译文及注释

译文

张良少年未能得志如虎啸时,为求刺客而不顾破产败家。

从沧海公那里得到一名壮士,用金椎狙击秦始皇在博浪沙。

这次刺秦报仇行动虽未成功,而其名声却因此震动天下。

其逃匿追捕曾经过下邳,怎能说他在智勇双全上稍差?

今天我怀古来到圯桥上,更加钦羡张良的雄姿英发。

圯桥下只有碧绿的流水,而不知道黄石公如今在哪?

我站在桥上叹息张良逝去,徐泗两州从此便变得萧条空乏。

注释

下邳:古县名,在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邳州界。圯桥:古桥名,遗址在今睢宁县北古下邳城东南小沂水上。张子房:即张良,字子房,是辅佐刘邦打天下的重要谋臣,在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被封为留侯。

虎啸:喻英雄得志。

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

黄石公:秦时隐士。相传张良刺秦始皇不中,逃匿下邳圯上遇老人,授以《太公兵法》,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后十三年,张良从汉高祖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祠之,世称此圯上老人为黄石公。

徐泗:徐州与泗州。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28-829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创作背景

  被誉为“兴汉三杰”之一的张良,是李白十分倾慕的大英雄。诗人访寻英雄遗迹到河南道泗州,经过下邳(在江苏邳州睢宁一带)圯桥时,在传说张良遇到老师黄石公的地方久久徘徊,写下了《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这篇怀古感慨之辞。

参考资料:

1、李秋弟.诗仙游踪.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8-24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鉴赏

  此诗起句“虎啸”二字,即指张良跟随汉高祖以后,其叱咤风云的业绩。但诗却用“未”字一笔撇开,只从张良发迹前写起。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相继为韩国宰相,秦灭韩后,立志报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皇”(《史记·留侯世家》)。“破产不为家”五字,点出了张良素来就是一个豪侠仗义、不同寻常的人物。后两句写其椎击秦始皇的壮举。据《史记》记载,张良后来“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诗人把这一小节熔铸成十个字:以上四句直叙之后,第五句一折,“报韩虽不成”,惋惜力士椎击秦始皇时误中副车。秦皇帝为之寒栗,赶紧“大索天下”,而张良的英雄胆略,遂使“天地皆振动”。七、八两句“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写张良“更姓名潜匿下邳”,而把圯桥进履,受黄石公书一段略去不写,只用一个“智”字暗点,暗度到三句以后的“曾无黄石公”。“岂曰非智勇?”不以陈述句法正叙,而改用反问之笔,使文气跌宕,不致于平铺直叙。后人评此诗,说它句句有飞腾之势,说得未免抽象,其实所谓“飞腾之势”,就是第五句的“虽”字一折和第八句的“岂”字一宕所构成。

  以上八句夹叙夹议,全都针对张良,李白本人还没有插身其中。九、十两句“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这才通过长存的圯桥古迹,把今人、古人结合起来了。诗人“怀古钦英风”,其着眼点还是在现实:这两句,句法有似五律中的流水对。上句切合圯桥,桥下流水,清澈碧绿,一如张良当时。岁月无常,回黄转绿,大有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下句应该说是不见张良了,可是偏偏越过张良,而说不见张良的恩师黄石公。诗人的用意是:他所生活的时代未尝没有如张良一般具有英风的人,只是没有像黄石公那样的人,加以识拔,传以太公兵法,造就“为王者师”的人才罢了。表面上是“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实际上,这里是以曲笔自抒抱负。《孟子·尽心下》说:“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表面上孟子是喟叹世无孔子,实质上是隐隐地以孔子的继承人自负。李白在这里用笔正和孟子有异曲同工之处:“谁说‘萧条徐泗空’,继张良而起,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诗人在《扶风豪士歌》的结尾说:“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可以看作是这首诗末两句的注脚。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共有诗(963篇)

猜你喜欢

和闽帅

宋代许应龙

龙飞天子揽英雄,旧德欣逢泰道通。

丹诏果然颁北阙,彩舟行矣驾东风。

赠张濆榜头被驳落

唐代赵嘏

莫向花前泣酒杯,谪仙依旧是仙才。
犹堪与世为祥瑞,曾到蓬山顶上来。

和子瞻濠州七绝涂山

宋代苏辙

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

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入海流。

四用前韵酬达夫 其九

宋代刘弇

提壶芦能送好声,客来长是及门迎。惜花待著连天幕,赌酒须翻卷海觥。

除夕喜儿曹皆远归

明代梁兰

儿曹远近俱儒仕,一在筠州一阆州。两地行程非可约,片时归计似同谋。

且从除夕尝家酝,莫问新年买客舟。代际唐虞各努力,老夫白首自无忧。

云山图二首 其二

明代王鏊

天将雨,山出云,平原草树杳莫分。须臾云吐近山出,远岫婪酣吞欲入。

映空明灭疑有无,先后高低殊戢戢。想当画史欲画时,磅礴含章几回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