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刘禹锡
后hòu梁liáng宣xuān明míng二èr帝dì碑bēi堂táng下xià作zuò--刘liú禹yǔ锡xī
玉yù马mǎ朝cháo周zhōu从cóng此cǐ辞cí,,园yuán陵líng寂jì寞mò对duì丰fēng碑bēi。。
千qiān行xíng宰zǎi树shù荆jīng州zhōu道dào,,暮mù雨yǔ萧xiāo萧xiāo闻wén子zi规guī。。
上一首: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下一首:刘禹锡《途次华州陪钱大夫登城北楼春望因》
唐代·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